不專業財務報表學習筆記 - 現金流量表
準備開一個新支線「財務報表研究筆記」。覺得這個年代如果不會投資理財感覺未來會活得很慘。我心目中的投資應該是一門認清價值、認清環境現狀、注意危險的小細節、培養紀律的學問。雖然現在手頭空空,但人生從來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所以就慢慢來,把過程中學習到的筆記和問題記錄下來。
會計有三大報表,資產負債表告訴你目前有多少資產和負債,損益表告訴你賺多少賠多少,而現金流量表則告訴你你手頭的現金進出狀況。這張表對於投資人來說是屬於防禦性質的篩選器,他不是用來判斷企業的成長性,而是用來判斷一間企業安不安全,也就是手頭的現金是否充足穩定,還是常常需要週轉,好公司定然能夠管理好自己的現金,但現金流量看起來正常的不見得是好公司。因此這張表的功能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 能不能賺更多現金(未來產生現金流入的能力)
- 能不能還錢(企業償債和支付股 利的能力)
- 需不需要借錢(企業是否需要籌資)
- 現金水位變化的原因(營運?投資?籌資?)
什麼是現金流量表的現金?
現金和約當現金(Cash and Cash Equivalent),也就是現金,和隨時可以變成現金的東西。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一樣,但重點在於這些東西是「隨時可以轉換成現金,而且價值變動的風險極小」,除了你手頭的錢之外,還包括你隨時可以解約的定存、活存(不能有違約金),三個月內到期的國庫券、公債、商業本票、公司債、銀行確定會付你錢的匯票等。超過三個月就會有太多利息的成份在,所以就不當作約當現金來考慮。
三大影響現金的活動
企業有三大影響現金的活動,也就是營業、投資和籌資
營業活動
- 現金流入
- 賣商品或賣服務得到的錢
- 收到的利息或股利(這部份也可以視為投資活動,但要一致處理)
- 因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商品(期貨,遠期,交換,選擇權)的現金流入
- 意外之財(如保險賠償、訴訟賠償)
- 現金流出
- 付錢買原料
- 支付各項營業成本和費用
- 支付稅捐罰款和規費
- 支付利息(這部份也可以視為投資活動,但要一致處理)
- 因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商品(期貨,遠期,交換,選擇權)的現金流出
- 意外之災(交付訴訟賠償、退還顧客貨款)
- 捐贈
投資活動
取得或處分公司的長期資產,或是不屬於約當現金的項目,視為投資活動。但必須是投資目的而不是交易目的。
- 現金流入
- 因金融商品導致的現金流入
- 收回貸款
- 處分債權
- 處分不動產、廠房、設備
- 現金流出
- 因金融商品導致的現金流出
- 承做貸款(借錢給別人是一種投資)
- 取得債權憑證、權益證券
- 取得不動產、廠房、設備
籌資活動
- 現金流入
- 現金增資(發新股)
- 舉借債務
- 現金流出
- 支付股利、購買庫藏股、退資
- 償還借款
現金流量表的限制
學習一個東西我們不能只知道他能做什麼,更要知道他不能夠用來做什麼,不然遲早有一天會發生悲劇。現金流量表是一種「流量」,也就是這一期間內,會計現金的進出量,因此他無法衡量「獲利狀況」。
- 營業現金收入只是「這一期」收到的錢
- 你可能現在才收到前一期的貨款
- 你可能預先收到下一期的貨款
- 因此這段時間收到的現金流對於今年的獲利狀況並沒有意義
- 營業現金支出只是「這一期」支出的錢
- 這一期只有已經出售且送達顧客的產品才會被列為費用,許多產品依然會被列為存貨
- 某些產品的購置成本可能尚未付款(信用交易),這些會先被列為負債,而不會被列為現金支出
- 所得稅、長短期負債的利息費用、營業費用都不一定和這一期對的上
現金流量不是發生的太早(提早付款),就是太晚(晚點付款),所以並不適合評估企業某段時期的獲利
再來是現金流量表無法透漏財務狀態,你不知道企業有哪些資產、有多少現金、有多少應收帳款、有多少存貨、有哪些負債等。但企業經理人有責任讓公司在債務到期時能夠準時償債,這看現金流量表並不太準。
間接法
現金流量表的製作方法分為直接法和間接法,一般會計都是使用間接法,因為法律慣例通常會這麼要求,所謂間接法的意思是用企業的本期淨利來逆推回去當期到底流入流出多少現金。但是淨利和現金其實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因此要做修正。
本期淨利其實有很多雜七雜八的東西在裡面,因為會計是採用「權責發生原則」,也就是交易發生那一瞬間,就列入收入和費用了,但是現金不一定會立刻入帳。因此要進行調整。
以營業現金流來看,
- 營業收入
- 本期多認列的應收帳款還沒收到現金
- 營業成本
- 只有商品在該期賣出的時候,才會列入營業成本
- 本期可能會把存貨賣出去,存貨的成本會被認列,但實際上並沒有現金支出
- 本期多認列的應付帳款還沒付現金
- 營業費用
- 折舊費用
- 但實際上不動用現金,所以加回去
- 攤銷費用
- 但實際上不動用現金,所以加回去
- 利息費用
- 所得稅費用